1. 關於 歸山 hát dậm
1.1. 歸山 hát dậm 是什麼?
歸山 hát dậm (又稱 hát dặm)是一種獨特的民間歌舞形式,與歸山村的傳統節慶緊密相連,寧平省李常傑坊。
 
 

Dam Quyen Son 歌舞的特色 (來源:蒐集)
這是一種六至十人合唱的集體歌唱方式,結合了 senh tien 打擊樂器,用於合奏和保持節奏,同時也作為舞蹈道具。hat doi 和 hat keo 的曲調與簡單但富有表現力的手腳動作交替進行。目前,Dậm 歌仍保留著 38 個具有深刻人文意義的曲調,曾被呈獻於宮廷和寺廟前。
Dậm 歌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,更是 Quyen Son 人民獻給神明的聲音,表達對英雄 Ly Thuong Kiet 的感激之情。因此,被選來表演 Dậm 歌的人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:必須是村中的年輕、純潔、清新的少女,以保持這首傳統曲調的莊嚴和神聖。
1.2. Dậm 歌遺產的形成與發展過程
據傳說,名將 Ly Thuong Kiet 在從南方擊敗 Chiem Thanh 在返回後,曾在 Nui Cam,Quyen Son 村停留。在此,他舉辦了犒勞軍隊的宴會,以感謝將士們,同時也親自傳授村民 Dậm 歌。
後來,Quyen Son 的居民為 Ly Thuong Kiet 建立了祭祀的廟宇,尊奉他為 Thanh Hoang Lang – 庇佑和保佑村民的神祇。從此,Dậm Quyển Sơn 歌與對神的信仰緊密相連,成為每年春天舉行的 le hoi den Truc 的靈魂。每逢季節更替,悠揚的曲調便如祈禱般響起,祈求風調雨順、生活安寧、五穀豐登。
 
 

保存並發揚 Hat Dam 卷山 (Quyển Sơn) 的旋律。(來源:蒐集)
 
 
在發展過程中,Hat Dam 卷山 (Quyển Sơn) 有時會出現「中斷」,但憑藉對家鄉遺產的熱愛,這裡的長者和人民努力恢復了它。如今,Hat Dam 卷山 (Quyển Sơn) 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1.3. 節慶的信仰意義與「祭神歌唱」的角色
在節慶期間步入 Truc Temple 的神聖空間,遊客可以輕易感受到 Hat Dam 卷山 (Quyển Sơn) 是所有儀式的「靈魂」。這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文藝表演,而是一種神聖的「祭神歌唱」形式,頌揚神明的功德並傳達深刻的道德價值觀。
 
 

翠廟節 (Truc) 與獨特的唸唱儀式 (Hat Dam)。(來源:蒐集)
 
 
翠廟節 (Truc) 每年農曆二月初六舉行。除了莊重的儀式和熱鬧的民間遊戲,唸唱 (Hat Dam) 始終是不可或缺的儀式。古老曲調的悠揚旋律不僅能凝聚社區精神,也保留了文化源泉,反映了當地人民豐富的精神生活。
卷山唸唱 (Quyen Son Hat Dam) 的藝術特色
2.1. 唸唱隊 (Hat Dam) 與成員選拔標準
卷山唸唱隊 (Quyen Son Hat Dam) 的成員選拔具有神聖而嚴格的性質,如同儀式一般。特別之處在於,只有村裡的未婚少女或寡婦才能參加。因此,每年卷山村 (Quyen Son) 都會選拔年齡在12至20歲之間、聲音清澈、外貌美麗的年輕女孩加入唸唱團。

選拔 Dậm 坊成員的標準非常嚴格。(來源:蒐集)
 
 
歌唱 Dậm 坊通常有30名或以上的成員,由 cụ trùm 領導——這位領導者不僅年長,而且歌唱技巧高超,尤其擅長記住歌詞。
傳授工作在社群內以樸實自然的方式進行。資深的 cụ trùm 直接指導年輕一代學習每一句歌詞、每一個舞步。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學習藝術,更是文化的延續,確保「Hát Dậm」的傳承得以永續維持,不致在世代間斷裂或產生偏差。
2.2. 表演形式與「Hát Dậm」的空間
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至初六, Quyển Sơn 村的村民們會在 Trúc 神廟隆重舉辦 Dậm 節。Hát Dậm 節通常包含三大類活動:祭祀儀式、遊行;表演活動,如比賽、體育、演出、遊戲;最後是宴會、享用美食。
在官員們負責祭神儀式時,「Dậm」團——在 cụ trùm 的指導下——進行祭神歌舞,與莊嚴的祭祀氣氛和諧地融合。 「Dậm」的姑娘們排成兩列,以優雅的步伐從庭院進入中央大廳、內殿,然後再出來,沿著兩個相反的方向移動。
當從內殿和中央大廳走出來時,她們一邊跳舞一邊唱出獨特的 Dậm 曲調。 Quyển 村祭神歌舞 Dậm 的表演方式有兩種:與祭祀儀式穿插進行,或獨立表演,作為守夜儀式的替代。
2.3. 問答藝術與曲調結構
Hát Dậm Quyển Sơn 的遺產擁有豐富的38種曲調寶庫,為這種藝術形式創造了獨特的標誌。有歡樂、悲傷、悲壯、雄壯、長短、平靜、崎嶇,所有這些都通過歌舞曲調,充分反映了古人內心的情感層次、經濟社會生活和信仰。

卷山合唱擁有豐富的 38 種曲調。(來源:蒐集)
 
 
每種曲調都與一首歌相關,有些歌曲只有幾句簡單的歌詞,描述具體的事物,有些則使用古老的民謠歌詞。合唱本是一種獻給神明的音樂類型,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、樸實、親切,對於熱愛田園生活的農民來說,易於聆聽、演唱和記憶。
合唱的內容非常多樣化:從讚頌神明的功德、教導做人的道理、激發對家鄉的熱愛,到與戀人之間的愛情和日常勞動生活的歌曲。特別是,合唱最顯著的特點是集體合唱的形式,通常以對唱的形式進行 – 這是一種既能保存體力、保護嗓子,又能增加凝聚力的方式。正是這種演唱方式造就了其獨特的風格,使合唱與北部平原地區的任何其他民歌形式都不同。
2.4. 道具、服裝與表演動作
在表演儀式中,主持人通常穿著黃色或紅色的裙裝和上衣,莊嚴地站在神龕前,而「眾人」則是村裡的年輕女子,會分成兩列站在兩旁。
女孩們的服裝非常優雅:五幅褐色的長袍,或白色、藍色的長袍;搭配菱形紋的裙子、桃紅色的圍兜,配上杏黃色的腰帶,頭上繫著烏鴉嘴形的頭巾。合唱不使用伴奏樂器,主持人只拿一對竹製的笙來打節拍 – 時快時慢 – 根據不同的曲調,同時掌握節奏和指揮。跳舞時,女孩們使用彩色紙扇來表達歌曲的內容。
為了避免表演中的混淆,主持人會先唱示範歌曲並做出動作演示,然後女孩們會齊聲跟隨。合唱中的舞蹈動作總體來說相當簡單,不複雜或冗長,但仍然散發出協調與和諧的感覺。
卷山合唱:文化與社會價值
3.1. 人文價值、社群活力
在卷山村村民的精神生活中,卷山合唱被譽為不可或缺的「精神食糧」。優美的曲調不僅在節日慶典中帶來歡樂,更是連接村莊各個世代的紐帶,從老人到小孩。

歌謠傳承蘊含深厚的人文價值。(來源:蒐集)
 
 
歌謠的教育價值體現在其曲調的內容中——傳達做人的道理、愛國情懷、孝義傳統和對家鄉的熱愛。這是歸山村社群在現代化浪潮中維持民族特色、保存寶貴精神價值的獨特方式。
這項藝術的強大生命力還體現在其自我調整、適應時代的能力上,同時保留其原始精神。歸山歌謠既是集體記憶的載體,也是融合時期社群交流、凝聚的空間。
3.2.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
2019年標誌著一個重要里程碑,當時歸山歌謠正式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這項稱號不僅是應有的認可,更為保護和弘揚遺產價值打開了新的機會。
被納入越南遺產地圖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,為歌謠在國家支持和保護政策中獲得優先地位創造了條件。同時,這項稱號也提升了這項民間藝術在國際社會的地位,為更廣泛的文化交流活動奠定了基礎。
參加和體驗歸山歌謠的經驗
4.1. 竹寺節慶的時間和日程以及有歌謠表演的活動
欣賞歸山歌謠的最佳時機是在竹寺節慶期間,該節慶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至初六舉行。在連續的六天裡,遊客將沉浸在節慶的氛圍中,伴隨著莊嚴的儀式和最精彩的藝術表演。

捲山 Dậm 民歌 (Hat Dam Quyenshan) 正是所有儀式的「精髓」。(來源:蒐集)
 
 
有趣的是,Dậm 民歌 表演通常在晚上舉行。在微風和寺廟燈光閃爍的光芒中,空間變得如夢似幻,讓體驗更加深刻難忘。因此,遊客應安排在此區域過夜,以免錯過最精彩的演出。
4.2. 結合參觀與鄰近旅遊
探索捲山 Dậm 民歌 (Hat Dam Quyenshan) 的旅程,如果結合參觀該地區的著名景點,將會更加豐富和完整。不遠處的竹廟 (Truc Temple) 是三祝寺 (Tam Chuc Pagoda) – 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建築,有望帶來獨特的精神體驗。對於喜愛自然和地質的人來說,五洞山 (Ngu Dong Son) 將帶來一趟探索奇特洞穴系統的旅程。在熱鬧的節日之後,清水平泉 (Thanh Thuy hot spring) 是理想的休憩和恢復活力的停留點。
特別是,Sun World Ha Nam 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娛樂空間,適合希望在傳統與當代活力之間取得平衡的家庭和年輕團體。這種結合創造了一個多元化的旅遊行程,滿足不同年齡層和興趣的需求。
捲山 Dậm 民歌 (Hat Dam Quyenshan) 不僅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更是打開了越南人豐富的精神世界的門戶。請安排時間參加竹廟節日 (Truc Temple festival),以在 2025 年充分感受這種獨特民間藝術的美麗!